九阅书云 > 都市小说 > 我心目中的另一个

我心目中的另一个

更新时间: 2025-07-25 22:48

第一章:重逢

  序言

  有人宁愿相信世上有鬼而抵制科学,因为他们从未看见过希望,一直生存于恐惧之中。恐惧来源于内心,当周围一片漆黑的时候,我们跳动的心脏能否支撑我们打破死寂?

  可有人却被吞噬了……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特别80,90后见证了社会样貌的改变,从以前的2层平房到现在的skyscraper;清一色昏黄的小街变成晚上灯红酒绿的时代广场;老式三轮横行的小巷变成奔驰宝马穿梭的大道。

  我是90后,来自小镇,如今回到家乡寻回昔日的记忆。正如以上所说,我是见证了社会飞速变化的人。回到故里,一切都变得陌生又新奇。买了一杯热咖啡,捧在手心,独自走向幼时长大的地方。

  呵,才说城市建设迅速,老家这条破路20多年了还是这个样子。农贸市场的喧嚣,路上拥挤的摩托,三轮(当然现在很多小车)。

  终于走到第一齿轮厂(这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当时这是我们这最大型的厂),大面积的老式建筑人走楼空,只留下一些乡下进城打工的人在那附近租房子住。据说是政府打算建设家乡新城区之后再来改建这边。唉,曾经多么辉煌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

  热咖啡在这冰冷的冬天一下子就转凉,正思考着找个垃圾桶时,一群欢乐的孩子们出现在眼前。他们应该是那些农民工的孩子吧,在这个年代还穿着土里土气的衣裳,也叫不搭了。7、8个还没一米高的小屁孩儿玩着我们小时候才觉得有意思的抓人游戏,那种欢乐一下子仿佛把我带进了十几年前。我们也是这样,毫无顾忌地放肆欢笑,快乐奔跑,完全不必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尽管被大人叫成疯子。

  然而,与这群孩子们不同的是——我们当时的那一群里面,总有一个安静害羞的人是站在远一点儿的位置。那个安静的孩子叫李诺一,话很少,由于年龄比我们小几岁,经常受到欺负。尤其是一些大一点的女孩总是嘲笑他走路难看,因为他当时有点外八。我认为他很坚强,因为他从未当着我面哭过,我也是他为数不多能说话的朋友。我很庆幸能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朋友,因为时隔多年后我们再次的相遇,是对我人生的一次巨大冲击。

  我叫吴忘,在美国大家都叫我Hunk。今年24岁,在美国留学2年,这也是最后留在在美国的一段时光了。(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留念美国,因为土生土长在中国我对家乡的感情不是轻易能割断的。)回想起两年在美国的日子我还真有挺多值得回忆的事呢。一个从海外来的留学生特别像我这样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必须要经得起很多考验。带着一股学习的冲劲,我也是披荆斩棘一路上没少吃苦,最终修成正果,拿到该拿的学分,提前写完毕业论文。我的勤快和优秀让我的导师也是刮目相看,所以导师经常带着我去实习,让我开开眼界。

  我在理工大学是主修心理学,据说心理学专业以后在国内外都很有前途。不过我并不是看重这些,我是从小对人类心理很感兴趣,一个表情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内心这种魔术性质的课程当然是非常对我的口味。我的导师william是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同时是MGH麻省总医院的副院长。私底下我还经常用国语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两个“院长”。Wiiliam是个热情友好的人,在美国他给予了我无数的帮助,在他身旁我总会感受到父爱如山,即使他都能当我爷爷了。

  2015年,12月。正当我在为回国的事做心里准备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破了我所有的思绪。

  “thisishunk.”

  “喂,吴忘啊。?”

  “咦?请问您是?”

  “我是你黄阿姨啊,听说你在美国……”

  黄阿姨是我母亲的好朋友,从小也是看着我长大的,只是后来我家搬走就很多年没有联系了。突然在美国接到这个电话我先是一惊,之后当然内心是比较激动的。我匆匆赶往黄阿姨住的酒店,迫不及待想见一见她。

  后来在一楼的咖啡厅我和黄阿姨见面了。她丝毫不像是40多岁的女人,衣着打扮就像是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

  “哟,黄阿姨,您可真年轻,这么多年了您反而还长得跟个姑娘似的”

  “呵呵”阿姨矜持地笑笑“你这嘴巴啊,从小就讨人喜欢。我刚来美国你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要我一定来看看你,还特地拖我带瓶自己做的辣椒酱给你,怕你想家里的味道了。”说着阿姨掏出一玻璃罐辣椒酱递给我。

  “哈哈哈哈”我大笑着“老妈还真是,我这都快回去了才送瓶辣椒酱给我,她可真逗。。。。”

  “你这两年都在国外,你妈虽然可以跟你视频,电话,但隔着一层冷冷的屏幕看得见摸不着,当妈的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啊。”

  “哎,我又何尝不是。”我抿了抿嘴巴,“好在我马上就要回去了,老妈要高兴死了!!”

  黄阿姨微微笑着,但是嘴角始终没有上扬。是刚来美国不习惯还是有什么心事,总感觉她放不开自己,哪怕是看见我这个从小叫她阿姨的小侄子。

  “对了,阿姨您这次来美国做什么啊?纯粹的旅游吗?叔叔跟你一起来了吗?”

  这是阿姨抬起头看着我,她的眼眶隐约泛红,沉默了片刻,“我们一家人都来了。但是是给诺一看病,诺一病了。”说到这黄阿姨眼角已被泪水已经浸湿了。

  “诺一?”我其实都快忘了这个名字,但是突然听到,我的内心却又是如此的震荡,“我儿时的小伙伴诺一啊!阿姨,怎么回事啊?诺一生什么病啊怎么跑到美国来治了?”

  黄阿姨哽咽了很久:“他……”

  原来,李诺一是心理生病。在国内的精神病院修养了很长时间都没见好转,后来叔叔阿姨打听到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精神科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就带着宝贝儿子来这边看病。

  巧的是我是学心理的,我的导师william正好是负责麻省医院心理病的,他是最有名的医生,估计的没错的话,李诺一将会由william来主治。

  黄阿姨告诉我,明天她和叔叔就准备带着诺一去医院。和她约定好明天一同去医院。我和她道别后,回到家里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李诺一这个名字,真的是我觉得就像他这个人存在感特别低,我唯独对他的记忆就是他朋友很少,话也少。怎么就得病了呢?带着焦躁不安的情绪第二天我来到了麻省医院——我熟悉的不能再熟的地方。阿姨电话里告诉我她们在william的办公室——同样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我快速飞驰到目的地,推开门只见叔叔阿姨和william坐在椅子上交谈。

  William见到是我,热情地打了招呼。后来我便把我和叔叔阿姨诺一的事情全部告诉他了。叔叔阿姨也很诧异原来我的导师是william,还大喊真是太有缘分了。大家在一起都彼此认识了谈笑了之后,便开始了严肃的话题。

  William告诉我们诺一是双重人格患者,叔叔阿姨也是早已就了解了。我对人格分裂的研究也并不少,最多24个比利的那个案件我都是非常熟悉的。但突然有一天身旁的人患上了人格分裂这对我来说还是打击蛮大的。

  一般来说人格分裂的问题,都是患者从小受过虐待,特别是性虐待,心理产生的扭曲导致人格出现错位。可是据我的了解,叔叔阿姨们都是那么好的人怎么可能对孩子有虐待,这是可以排除的。可诺一又却却实实出现这种问题,william给了充裕的时间给叔叔阿姨们思考曾经发生过的事。最后还是黄阿姨忍不住哭了:“都怪我们,从小就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每天带着孩子。以前家里穷,必须要出去工作才能维持生计。孩子,1岁连站都站不稳就被送到幼儿园去托熟人照顾。在学校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我们做父母的都完全不知道……”

  听到这里我也就恍然想起幼时的那个场景:一群孩子旁边总会站着一个安静的年幼的男孩——李诺一。我还记得小时候李诺一跟我说他连爸爸长什么样子都不是很熟。想到这我也哽咽了。

  “阿姨你们先别难过。这种问题已经发生了你们也就别自责了。我小时候和诺一一起长大,他是个坚强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的。”一边安慰着叔叔阿姨,一边我的心里又很不是滋味。

  长达一上午的交谈结束后,william决定第二天开始针对性的对诺一进行治疗。因为精神疾病不像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治愈的结果根本不能保证,也提前给叔叔阿姨打了预防针。为人父母都不容易,尤其看见孩子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未知的结果,谁都心里都不会好受的。只听见阿姨说道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多少代价她都愿意付出。

  鉴于我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又顾及到治疗时语言翻译问题,william破格给了我个实战机会——带着我对病人进行治疗。而我充当翻译。

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