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突然想起“她” 早上看了一本岑凯伦的《悠悠恋女情》,突然想起几个人:琼遥,岑凯伦,严沁,亦舒。也记起有些时间藏在里面,用笔一扫,试着把过去捞出来。 写爱情也可以崇高——琼遥 说起琼遥,不由得想起苏友朋,说是他的歌迷有两截:乖乖虎时期和五阿哥时期。其实琼遥也是,赚钱的是“在水一方”时期,可是在内地赚大钱的该是“还珠格格”或者说“情深深”时期吧。 后一个时代,除了为了尽孝一遍遍地陪着母亲“这里以前没看过”,“这个我没注意到,”实在没什么好说得,所以只是说说那近乎纯情的像白痴,不是,是像白纸的“在水一方”时代。 那个时候据说全集大约四十多套吧,我大约看了三十多套,记得当时上海的文艺评论界颇是屈尊降贵的评论了这位台湾小说家,在肯定她也有积极的创作态度(现在琢磨是否是取笑她多产捞钱啊?),一个焦点就是说小说主旨雷同。 可问题是,要怎么翻花样呢,琼遥在接受媒体采访颇是委屈的抗辩:写爱情也可以崇高。那一刻,我觉得这样的女子竟然真的能名利双收也是一个经济现象。 她的《却上心头》这类小说我最不喜欢,基本就是灰姑娘的老套,若干年以后什么玖佰玖拾玖朵玫瑰算什么,那时候送的都是天堂鸟啊!不过剥开那里面的好忧愁好伤心,小姐,今天的大米如果分四次买能够便宜三毛三分你知道乜啊。 《一颗红豆》和《燃烧吧,火鸟》就有了些转折,当时记得看了之后,莫名其妙决定发愤读书不知道怎么回事情。 还是提一下我比较喜欢的几部作品。 雁儿在林梢(电影)、烟雨濛濛(小说)、水灵(小说)、聚散两依依(电影)、一帘幽梦(小说,电视剧)。 雁儿,这部戏我看了八遍,我现在不能肯定是否是八遍,但一定是很多遍,从那个里面我知道了more牌子的香烟,知道了“一个人若要自杀就等于已经心如死灰”,知道了打补丁的西服,也知道了一个姐姐为了让妹妹留学可以去做舞女,而她的妹妹总以为是不是失恋啦? 《烟雨濛濛》其实是坐在路上看见的,现在还记得的是:不要写日记。但更记得,因为一双眼睛,才会在看上去桀骜不驯的薄情表面挑起如海深情。这里要提一个朋友,她看很多书都会注意到父亲对女儿的眷眷之心,一如这部书,她念念不忘地就是钢琴上的那排字:赠给爱女依萍。这是依萍为了贴补家用时寄售钢琴时无意发现的,听着那句“如果没有字,倒是可以多卖些钱。”,我心想:谁说琼瑶不懂生活。 《水灵》是由一组小品集合而成,我就记得里面有棵柳树,我就记得每个故事都干净地象干净的露珠熠熠闪光,但,在都是灰尘和烈日的今天,露珠和口水的距离有多远实在是件吃不准的事情。 《聚散两依依》,提到这部戏里不由引出一声叹息。当我在黄沾的狮子山下演唱会的时候,看见光头的钟镇涛,这个“令人寒心的高个子”,恍惚间又看见他带着埃及人乐队,企图创造奇迹,在琼瑶最喜欢创造奇迹的地方——机场。当时看这部片子之后形成了一个最错误的观点:两情相悦,最最要紧是男的要帅女的要靓。再又很多年:呵呵,其实最要紧是对眼,对上眼了,再烂的猪头也有塌鼻子的菩萨要吃啊! 本来回忆是要到《聚散两依依》为止的,可我发觉好像我喜欢的不是书就是电视,怎么都得拿出个都喜欢的,看来看去,就想到了《一帘幽梦》。看书的时候,看见费云帆弹吉他弹得手出血,看见他自己布置的酒吧,看见他替老丈人(比他该老不了多少吧)挑色彩款识搭配恰当的领带...不过,真觉得这个男人有风采还是看见刘德凯版的费云帆。记得前一晚为了帮助女友戒毒,行走街头满脸于思而不觉;第二天出席聚会就已经衣着光鲜,山清水绿。 琼瑶的女孩一般都写得晶莹灵动,男孩却要么憨得温文尔雅,令人哈欠连天,要么装模做样的恶形恶状,骨子里还是我好思念你好思念你的“你听我说”,倒是费云帆这类的老男人(《问斜阳》里的顾非凡也算一个吧)倒是当年看她小说最后一个亮点。 不必跟着走的岑凯伦 说来有些好笑,我从来都没有因为金庸不看其他武侠作品,但是就是因为看了那么多琼瑶,竟然在日后的很多岁月里面,再没有看过一个言情小说家的作品,似乎这样就可以对报纸上的“**代替琼瑶”视而不见。 大概要到很后来,无意间有朋友丢给我一堆书:《琥珀》、《花花公主》,还有许多,自然也有日后又看见的《悠悠恋女情》。 《琥珀》除了记得琥珀在自己家可以一顿吃两只鸡腿,是什么也不记得了。《花花公主》就记得比较多一些:里面的女孩似乎是女太保之类的人物,不过很有钱就是了。小时候被个花花公子讥笑是个小丫头,之后就以不断换男友证明自己长大云云。里面有个细节是讲由于她是黑带,所以男人不能动粗什么。想想其实还是岑凯伦老实,以为霸王硬上弓只有动力气这么条路,回想《斯巴达克斯》和《危险的关系》,所谓的坏女人还真不是好写的。 这里想谈谈的是《悠悠恋女情》,里面是写一个弃妇自新的故事,但弃妇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怨妇的味道,但我提这部小说自然不为了唇齿刻薄,而是里面的一对小女儿写得着实可爱:大圆小圆满床闹了起来。 两个小姑娘每每出场,都把大人的戏分抢的精光,于是大人那么牵肠挂肚,甚至为了孩子不思进取倒也很有说服力。 与琼瑶相比,总觉得岑凯伦胜败都在一个“琐碎”上。 把车开过去,下面就是路——严沁的《烟水寒》 这部书写的还是少女爱老郎的路子,不过男主角比费云帆又不同,虽然夜夜中宵,倒不觉得多少酸气,不过这女孩本是他儿子的心上人,感觉上我倒没有想到李三郎,而是想到贾蔷他爸爸。 严沁在这部书里大量运用了基督教布教的段落,使得小说不得不圣洁起来,虽说转折得比较自然,多年以后,还是觉得有些做作。不过她的文字倒是洗了又洗,着实按不上煽情二字。 我心匪石——亦舒的《朝花夕拾》 就像有人是看多了亦舒而去瞄瞄倪匡,我则是看光了卫斯理顺路走到那犀利恣意,却到底柔情万端的文字里去。 小说讲的自然是爱情,但那种爱情为了时光倒错而无法与人述说,看着昨日的恋人猛地变成一块墓碑,竟然就这么默默而对,一切都那么近在咫尺,一切却又那么咫尺天涯。 搁笔而笑,竟然捞起来那么多,一挥手,都撒回那旧日的时光去吧,花儿红了,还会再红。 一把令我热血沸腾又苦恼的武士刀——中国武将列传 日文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字,特别在一个曾接触过古文的人来看总有一种,亲切感,而经由其翻译过来的文字这种独特的韵味似乎更浓郁了。 似乎一个深受古文熏陶的少年用自然的笔触来描摹那哪怕是极质朴的素材,也会突然间有华丽的色彩。 譬如《洗澡》里那件土布制服下偶尔露出的织锦缎。 譬如上述目录中非常令我炫目的回目: 大河的边缘 春秋时代 亡命者的群像 战国时代 横行的虚像 三国时代 流血之宴 东西两晋时代 人生意气 唐时代(前) 繁花盛开的长安 唐时代(后) 不求回报的忠诚 明时代 三家分晋实在是“熟典”了,但那条在在整个事件中喷涌而出的大河实在很容易被人遗忘; 而翻开“战国策”,无论是流血五步,还是流血漂橹,大家都在惶惶终日,大家却又在热血沸腾地揣测未来;